感恩節感謝 & 一些學習課程推薦
今天是美國的感恩節, 首先要謝謝各位讀者你們的支持,一開始的分享主要是我的轉職及找工作經驗, 後來逐漸擴展到我的矽谷的所見所聞、矽谷人物專訪、以及我的學習成長的筆記。 從 2012 年開始寫部落格, 2017 年開始分享 Facebook page, 也是累積了許多經驗, 文筆說不上變的很好, 但至少越來越熟練把一個靈感大目標從我的思緒整理、輸出成一篇文章分享出來, 這個過程也認識了許多有趣及厲害的人, 訪問了一些我覺得很酷很強的人,召集了許多熱心的朋友一起做了 “歹晚郎內推互助網絡” 幫助更多人在艱難的時期找工作,我個人也覺得在這個過程中有所提升。 如果你有考慮寫作分享, 或是任何創作, 希望我之前的文章“為什麼我建議你開始寫文章、或是任何形式的內容創作” 也能讓你一起加入開始練習寫作/創作/輸出的行列。
我不時會收到讀者詢問如何到美國科技公司工作,或是如何轉職成軟體工程師、如何學習程式等等的問題。 到美國工作問題我之前的文章: “如何到美國科技公司工作?” 已經把非美國人可以到美國工作的模式列出, 轉職軟體工程師及學習程式很多時候是一起的問題, 很多讀者有興趣轉職,但完全不知道軟體工程師在做什麼, 以及應該如何上手學習。 我給過不少次建議, 今天決定用這個機會公開的分享之前回答讀者的方式。
如果完全沒有學習過程式, 可以先玩玩這個 MIT Media Lab 研發的 Scratch , Scratch 可以讓你用拖拉的方式把一些程式的邏輯組合起來, 在還不熟悉電腦運作的時候, 可以很直觀的在遊戲中累積你對程式的理解。
如果玩一下 Scratch 後還有興趣, 我推薦可以上哈佛大學的 CS50 (Computer Science 50: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https://bit.ly/3fDcBFG)。 這門課是近年來哈佛大學熱門課程排行榜上的常勝軍,教授 David Malan 是個很好的老師, CS50 把電腦科學的基礎用許多生動及詳細的方式傳授出來,上完這門課後對許多電腦科學領域會有好的基本認識,對課程中所用到的不同程式語言也會有個基本的了解。
當然 CS50 畢竟是大學的課程, 有一週一週制式的格式, 作業也是大學的方式, 我近年來蠻喜歡 Udemy 上的課程, 因為每個領域都有很棒的老師, 課程也更彈性及多元, 作業及測驗也比較靈活。 如果你還沒有學習任何程式的經驗, 可以嘗試從學習 Python 或 Javascript 入門, 因為這 2 們語言的特性, 對初學者上手比較容易。 此外 Javascript 是網頁主要使用的程式語言, 而 Python 在資料處理及機器學習都是首選語言, 所以這 2 個語言學習之後未來都有許多應用及職缺的可能。
如果你有興趣學 Python ,可以先學習這個有 115 萬學生上過的課程: 2020 Complete Python Bootcamp From Zero to Hero in Python (https://bit.ly/2KJDfS6), 了解 Python 語言的基礎及跟著課程建立自己的 app 及遊戲。
Javascript 的話可以看這個有 37 萬學生參與的課程: The Complete JavaScript Course 2020: From Zero to Expert! (https://bit.ly/3fFPcU8) 學習 Javascript 基礎及嘗試建立網頁 app。
如果對資料科學有興趣的, 可以和 34 萬人一起學習 The Data Science Course 2020: Complete Data Science Bootcamp (https://bit.ly/3fD315M), 了解資料科學中數學、統計、 機器學習及各種有關的知識, 因為也會用到 Python,所以也可以增加自己 Python 語言的技能。
如果你對分析資料有興趣, 這個有 32 萬名學生上過的資料課程 The Complete SQL Bootcamp 2020: Go from Zero to Hero (https://bit.ly/33nXQlj), 可以學習如何用 SQL 來查找資料庫, 並分析資料。
因為機器學習的火紅, 近年機器學習的課程也是無敵多, Machine Learning A-Z: Hands-On Python & R In Data Science (https://bit.ly/3fGB6lj) 累積有 72 萬學生學習及好評, 可以讓你了解機器學習在做什麼。
而我親愛的老婆也分享過她喜歡的課程, 以下都是她上過且去蕪存菁強力推薦的課程 (也可以參考她的推薦文章), 她靠著許多線上課程, 沒有再讀一個大學、研究所學位或是參加 bootcamp , 也成功轉職為軟體工程師, 這些課程我也有上過一些, 覺得這個老師 Andrei Neagoie 的教法也是蠻不錯的, 他的課程都很注重實作, 講解也很清楚, :
The Complete Web Developer in 2020: Zero to Mastery (https://bit.ly/3fDcwSq)
Master the Coding Interview: Data Structures + Algorithms (https://bit.ly/3fD7q8V)
The Complete Junior to Senior Web Developer Roadmap (2020) (https://bit.ly/39jeK8s)
Complete Python Developer in 2020: Zero to Mastery (https://bit.ly/37ARPS4) (這篇是她上這門課的詳細心得)
Complete Machine Learning and Data Science: Zero to Mastery (https://bit.ly/2WDBk57) (機器學習及資料科學)
許多 Udemy 的課程都是有 30 天 Money back guarantee , 代表如果你上一下子,覺得老師教的不好, 內容不喜歡, 都是可以要求退費的。 Black Friday 如果你還沒決定要買什麼, 買課程充實自我會是個不錯的決定!歐, 對了, 如果你剛好在美國,要買 Udemy 課程, 可以搭配使用 cash back 網站, 像 Rakuten 最近 Udemy 有 10% 的 cash back, 如果你還沒有用過, 可以使用我的推薦連結註冊, 還可以得到 $40 的註冊獎勵呢 (http://bit.ly/2SeLuXL)!有一些 American Express 信用卡還有 Udemy 買 $20 退 $5 的 offer , 也記得下訂前查看一下!
以上許多課程, 就算不是軟體工程師的初學者也可以得到許多新科技及方法, 我在 Udemy 買了許多課程, 也時常利用時間學習我感興趣的領域。 最後再次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 祝福大家都有個充實、健康、平安的感恩節, 2020 年最後自我學習提升, 為未來做更好的準備!
部落格原文及相關連結:
https://brianhsublog.blogspot.com/2020/11/ThanksgivingAndCourseList.html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mit media lab 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mit media lab 心得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mit media lab 心得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mit media lab 心得 在 鄭丞傑教授/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mit media lab 心得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mit media lab 心得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mit media lab 心得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mit media lab 心得 在 [錄取] MIT Media Lab Biomechatronics Group - 看板studyabroad 的評價
- 關於mit media lab 心得 在 [情報] 一位MIT Media Lab學生的SOP - 看板studyabroad 的評價
- 關於mit media lab 心得 在 [分享] MIT Media Lab 的第六感(SixthSense)裝置- phd 的評價
- 關於mit media lab 心得 在 [錄取] MIT Media Lab Biomechatronics Group- 看板studyabroad 的評價
- 關於mit media lab 心得 在 [問題] 更*要怎麼進MIT, Harvard? - studyabroad 的評價
- 關於mit media lab 心得 在 Mason GRE | 錄取MIT Media Lab 的Raphael Schaad SOP節錄 的評價
- 關於mit media lab 心得 在 [轉錄] 我申請上MIT的心得(上)@*(KENT)* 75%美好的日子... 的評價
- 關於mit media lab 心得 在 [IOH][0012][MIT][Media Lab][Tony Tang 唐聖凱] - Part 1 的評價
- 關於mit media lab 心得 在 [IOH][0004][MIT][Media Lab][Edward Shen 沈育德] Style B 的評價
- 關於mit media lab 心得 在 [轉錄][錄取] MIT EECS PhD - 看板TSH_914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mit media lab 心得 在 2022MIT教授-大學國高中升學考試資訊,精選在PTT ... 的評價
- 關於mit media lab 心得 在 經驗分享美國研究所MIT麻省理工/UCB/CMU申請經驗分享 的評價
- 關於mit media lab 心得 在 Re: [心得] 台灣EE CS最頂尖的人去處- Tech_Job 的評價
- 關於mit media lab 心得 在 Re: [心得] 台灣EE CS最頂尖的人去處victorly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mit media lab 心得 在 荷蘭天氣預報30天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mit media lab 心得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活到老,學到老,玩到老!
<關於玩的閱讀3之1>
"I believe the rest of school (indeed, the rest of life) should become more like kindergarten." -- Mitchel Resnick, Lifelong Kindergarten ("我相信往後的學校教學,或甚至說一個人畢業後的人生,應該要更像幼兒園" -- MIT Media lab 米契爾•瑞斯尼克,“學習就像終身幼兒園”)
這本書應該是我今年讀過最冷門的一本,它是現代遊戲理論重要的經典著作。它經常被提及但似乎很少閱讀。我現在終於知道為什麼了,1938年歐洲學者所寫的書,真的好難讀啊!實在是沒辦法逐字逐句的從頭到尾看完,只好用整體框架式的念法並且專注在其中幾章,來獲得它的全貌。
作者是當時非常特立獨行的一位學者,雖然有許多歷史學家認為人的文化中,本來就有遊戲的成份,但他非常堅持人類的文化本質就是遊戲(也因此在當時的學界被排擠成邊緣人)。他花了很多的篇幅,先是舉例許多語言 (有提到中文的“玩”與“賽”)當中,“玩”的意義 ,包括比賽,嬉鬧,鬥智,甚至是禮儀。之後好幾張都是在講每個文化層面當中,“玩”的本質。例如在語言當中隱含和比喻的樂趣,在法律和法庭當中的博弈鬥智,在知識學習當中的猜謎,以及許多語言當中都有的作詩與對句 (搬到現代來,饒舌歌的battle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甚至在古時候,有些文化中的戰爭也是點到為止 (作者提到中國春秋時代貴族們之間禮貌的戰爭形式。今年我讀的另一本書當中有提到過)
本書帶來的經典架構就是對於玩的定義:
1. 玩是自願性的
2. 遊戲是有規則的 (例如輪流,然後不守規則會被討厭)
3. 界限會創造出來一個想像空間(所以有爽感)
4. 遊戲是從現實世界中抽離的 (大家都知道球賽的界線不是真的有一塊銅牆鐵壁擋在哪裡)
5. 遊戲主要不是為了利益
從小朋友玩鬼抓人,到瘋狂的球賽,或電玩的世界當中,不能看出這些元素。如果說人類不同於其他物種最大的能力,就是可以集體想像,那麼遊戲真的是一種極致的表現。
書中我覺得最有趣的一個點,是他說到 School (學校)到原本希臘字 “skhole" 是休指閒娛樂,或是用閒餘時間來討論有趣的事情,也就是說現在大部分的學校跟原本的意涵,幾乎是背道而馳啊!其實觀察大部分的小小孩都是喜歡學習喜歡探索的,好像都是開始上學的時候才感到學習的受挫(其實我也覺得小朋友“閱讀的樂趣常常是被“考試導向的讀書”給消滅了),真的蠻可惜的。這讓我想到我2017年讀的一本書 “Lifelong Kindergarten" 是我當年的Top 10,作者從小朋友最有效的學習方式,也就是遊戲當中,闡述終身學習最能持續的方法。或許在人工智慧越來越多做那些專精的事情時,人類的殺手級應用,在於“玩”的能力,從不同的觀點改變視角,把事情變有趣,把互動變有趣,在尋常的東西中,透過混搭與跳痛,創造出新的意義來!
找不到繁體中文翻譯的時候,我一直在想應該怎麼翻譯他的書名呢?書本一開始講到人類的學名 homo sapiens是 “智人” (思考是我們的本質),另一派理論是Homo fabers “製人”(製作是我們的本質)。依照作者的理論,人類應該要被稱作 Homo Ludens (拉丁文遊玩的意思), 因為遊玩是我們的本質。這樣,我是否應該直接把書名翻譯為“𨑨迌人”呢? 😂
2017 年不太認真寫的讀書心得:
https://dushuyizhi.net/lifelong-kindergarten-學習能力才是人類最強大的生存能力/
2017年top 10之一 "Lifelong Kindergarten" 中文版 “學習就像終身幼兒園”: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3038
全文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homo-ludens-遊戲人/
#Homoludens #遊戲人 #Huizinga #LifelongKindergarten #學習就像終身幼兒園
mit media lab 心得 在 鄭丞傑教授/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陳文茜文:
《癌症,送給我的禮物系列文章:之一》
這是一篇遲到幾天的感悟:
我本來想在出院二個月後寫下我生病後的體悟,結果在我臉書上,許多網友不分青紅皂白把我列為「僵屍」的封號。又檢舉我,說有仇恨言論?
我仔細想了想;現在的我若有仇恨,大概就是我的肥美身材吧⋯⋯,我的肥美身材又違反誰的規定呢?真好笑!!
當我罹癌,第一個得到的禮物:
就是「變得更容易原諒他人」,這世間那些虛空短暫的事,沒什麼好再計較的了(!)
人的生命, 何其短暫?正如聖經所說: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嘆息, 我們若是強壯可到八九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
生命是什麼呢? 我們是血氣之輩, 生命好像如 一片雲霧, 出現短暫時,就不見了!
我們當謙卑的 懇求主,掌管我們生命氣息萬物的主宰~ 天父上帝:求祢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主若願意, 施恩憐憫我們,我們就可以活著 做這事,或做那事。 直到終老在天堂歡喜 見祢面 ,在祢懷中 享受復活永生的生命,阿們!
第二個禮物:要即時處理你所渴望的,不要拖延, 也不要延遲。
過去我有幾次可以出國研修的機會,包括哈佛大學的商學院。但, 那時 我因工作 繁忙 無法撥出時間 去完成, 最後 總是遺憾地婉拒對方。
夜晚做夢前想著,哪一天,退休之後;再去紐約?波士頓?去南法鄉村⋯⋯等等?
術後一個多月後,我居然接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 的邀請;去當最具創意學校Media Lab的訪問學者;並且去參加一個有趣極了的「未來」論壇:「Cities Without」,嘿!我立即欣然同意要去了。
九月一號前往 波士頓 Boston,待在那裡足足一個月。然後再飛到德國漢堡,參加「Cities Without」論壇,再飛回台灣。
我馬上打電話告訴美國的家人,請他們趕快幫我找波士頓綠意盎然的Common Wealth Ave 旁的老石房子,我準備當個「吹牛的蓋茲比」。
出國的 目的 ,除了要好好充實自己之外,也要見識這個全球發展生技、大數據,AI最活躍的城市,並要和世界各個頂尖的頭腦交流, 交流。
這個論壇的主持人,是英國 國寶級 數一數二 的 建築師Norman Foster。
當然我仍會跨海,準時主持周 六、日晚,《 中天 世界周報》及分稿,並且把MIT習得的 心得 點滴,無論是知識性或是生活趣事,都要在世界周報,Facebook 跟大家分享。
罹癌後的第三個禮物:是深度的反省。
過去,我有 一段時間曾經從政,及從事媒體工作。古話:「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我和同行相處久了, 內心有一種自傲, 自覺得自己好像比起許多人善良多了?廉潔, 潔身自好,有情有義多了? 與人相處 腳踏實地,誠懇不害人。一生也未曾,為某個個案利益關說過,也不曾收取政治獻金等等⋯⋯,自己 很努力鞭策自己 永無止境地學習,再學習。
而,這 些在別人眼中看為 優質的性格 優點;自己內在 理所當然 的驕傲感,卻看不到自己 被蒙蔽 的缺點。
罹癌後,看到許多老朋友 自動自發 不計代價 無微不 至的照顧我,為我祈福, 令我 感動莫名 。
施明德主席一早五點多,到我的病房為我進開刀房前,為我的不緊張 、不害怕 ,祈求天父上帝賜平安、同在的 禱告。然而,他自己卻是肝癌復發三次的病患。
施主席的妻子嘉君,每天為我煮抗癌保胃食物,每日送菜,接近一個月左右。我出院後,她每週一到我家看我,煮一頓豐盛晚餐讓我享受。然後檢查,我家中有什麼不好的清潔用品及洗衣精。我告訴她:這是基因遺傳,她仍然一樣一樣慢慢的檢查,然後從她家裡網購,送正確的產品到我家,並且親自教導管家,要怎麼安全 打掃。
當下,我深深感受到被愛, 被關心被在乎。 正在我受惠 不敢當之餘,問收入不高的她:妳花了多少錢在食物及其他產品上?我至少要付這筆錢麼!她説:我們 在主耶穌 的愛裡是家人,這件事妳就不必再提了。
出院後 ,我受醫師請託,為早期發現癌症以LDCT 檢驗之事奔走 廣為宣導。讓 企業家 郭台銘先生所捐贈的 【台大癌症醫療中心大樓】 快一點開起營運,那是一個救人的醫療機構。
一位八十多高齡,令人崇敬的老企業家,堅持到我家看我,送一堆潤肺的食品,希望我早日恢復健康。另一個八十多歲,自己是肺癌三期的長輩,也是每隔一段時間送食物到山仔后,直接請她的司機聯絡我的司機到山下取貨。她怕叫快遞,東西會壞掉,她擔心到我家會打擾我的療養 作息 ,處處都有她貼心的關懷。
我心 感觸 所看到的:如果沒有這次 罹癌 的經驗?我 會主動在 80多歲時,有可能去一個晚輩家 關心 照顧她們嗎?
我做人會有如此貼心、溫暖、厚道、謙虛,謙卑嗎?我深刻的反省……
答案:我沒有, 但從今以後,我會悔改歸正 。 正如主耶穌所 教導 的: 你們要 愛別人《 鄰居、朋友》 如同,好像愛自己 一樣,貼心的愛!
罹癌後, 因朋友的照顧 關懷 ,我看到自己的自私,擺姿態驕傲;平常我被家人、朋友寵慣了,我不是壞人,但我對人不夠溫暖,不夠盡心付出…… ,在上帝眼中這就是罪。 當趁現在還活著,可以向上的認罪悔改 祈禱赦罪,這就是上帝所賜豐盛的恩典《禮物》。
你有這特別的禮物嗎?
上個禮拜天,一位香港著名學者,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來我家探望我。他從 媒體 第一秒鐘知道我要開刀,就從香港打電話問候我,因他平常工作繁忙,他一得空閒,立即飛來探視我。令我感動!
我們一行人,包括台大,可愛的森林系前主任袁孝維一起去竹子湖,嘻嘻哈哈聊天,夜晚送別他們時,順便問一下:校長,你何時回香港?我以為他可能是中硏院有院士會議,順便來看我,結果大院士回答說:明天一早啊!我是專程來看妳的,看了,我就放心了,明天上午一早就飛回香港。
當下我慚愧不已,我問自己:我值得這樣被妳們愛 、看重 嗎?如果我有他們的學術地位及 年長,我會為了一個 地位跟我差一段的 小朋友,特別為她飛一趟飛機嗎?
這趟生病的旅程,我已經走完90%,感謝讚美主!
但,我 生命中 的功課才要開始學呢!
mit media lab 心得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mit media lab 心得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mit media lab 心得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mit media lab 心得 在 [情報] 一位MIT Media Lab學生的SOP - 看板studyabroad 的推薦與評價
一位MIT Media Lab今年的新生跟大家分享了去年他申請時的SOP(SOO) 這篇文章是Media Lab官方帳號發的所以估計也是老師心目中理想的SOP ... ... <看更多>
mit media lab 心得 在 [分享] MIT Media Lab 的第六感(SixthSense)裝置- phd 的推薦與評價
MIT Media Lab 開發出來的下一代UI 技術,第六感(SixthSense)裝置。 很炫!看了真有讚嘆的份! 原始出處影片(想看字幕的話下面可選,只是沒中文而已) ... ... <看更多>
mit media lab 心得 在 [錄取] MIT Media Lab Biomechatronics Group - 看板studyabroad 的推薦與評價
這會是一篇很長的錄取心得文...主要是想要分享我一路以來的經驗與心得,給大家參考
這將是我在美國的第二個學位,我在2015年自CMU Robotics Institute 畢業
Program 是 MS in Robotic Systems Development
關於這個 program 的詳細介紹,可以參考我在IOH的分享(搜尋IOH CMU MRSD)
而我個人的 background 可以參考我的網站: https://robinhsieh.com/
我這次只有申請 MIT Media Lab 以及 CMU RI PhD,其中 RI 被拒絕。
MIT Media Lab 目前有27 個組,每個組都做非常不同的研究,有教育、神經科學、攝影
光學 都市計畫、表演藝術、社會研究、社群網路...等等。由於每個組都很不一樣,所以
在申請的時候是針對實驗室申請,不是先經由招生委員會篩選錄取後再選老師 而老師可以
直接決定要不要收人。只要申請上了就是全額獎學金,不過也是因為這樣,他們不直接收
博士生 所有人都要從碩士開始念,已經有其他學校碩士的人經過一年後可以在老師同意下
轉博士,這也是我之後的目標。
我錄取的生物機電組主要研究是仿生義肢、輔具、生物力學、肌肉骨骼系統以及神經科學
而我之後的指導老師是 Hugh Herr。
He is my hero.
Hugh Herr 年經時是一位運動員,是個攀岩好手,他對攀岩有極大的熱情,年紀輕輕就已
經有許多紀錄,頗負盛名。然而在他18歲那年冬天,他與好友在攀登華盛頓峰的時候遇到
暴風雪,在-29度的低溫中被困了三天,當他們被救下來時,他因為嚴重凍傷所以雙腿膝
蓋以下被截肢。然而,因為他實在太喜歡攀岩了,而他覺得當時的義肢都無法讓他重回山
嶺,於是在出院後他就開始幫他自己設計特製的義肢,這些義肢可以卡住岩縫,提升抓地
力,還可以讓他隨心所欲改變身高。所以在山難後數月,他就又開始攀岩,甚至還有了更
好的成績。但是這樣還不夠,他希望功能更強更好的義肢,他希望做出貢獻- 當初救出他
與朋友的搜救隊在途中遇到雪崩,其中一人因此不幸喪生,因此Hugh 覺得自己有很重大
的使命感。他從一個完全沒在念書,全部都拿D的高中生開始奮發向上,在唸完大學後先
後進入MIT 以及Harvard 完成碩士與博士,並在後來成為MIT 的教授。他的團隊設計的義
肢是世界上唯一有商品化的主動式義肢,由他創辦的公司BionX 負責商品化。
我周遭的人都知道我不是一個特別天才的人,我大學前幾年的成績奇差無比,不是「好煩
喔怎麼只有90分好爛喔,不過我都沒念拉呵呵」那種差,是,呃,真的很差。我被當了十
次,其中九科是系上必修。我是一個要有明確目標才會好好努力的人。因為樂高機器人的
關係,我很早就知道我喜歡機器人,不過那時候對大學科系沒甚麼概念,只知道反正盡力
考高分上台大就對了。好在台大生機系跟機器人也真的是蠻有關係的,所以也沒有選錯。
然而,我一開始對學校的東西真的是提不起興趣,也沒甚麼動力,更沒有出國念書
的打算,只要是我覺得無趣的科目我就完全放棄。那時候 CAVE教育團隊
(https://www.cavedu.com/) 草創,在團隊創辦人阿吉(我國中的社團老師)的邀請下我加
入了團隊 開始了不歸路(?)
雖然學校的課業幾乎完全沒有在顧,我的時間也沒有都浪費掉,在大一時就與阿吉合著了
第一本用類C語言控制樂高機器人的書,之後的幾年我幾乎是跑遍全台灣到處教樂高機器
人,從小學資優班、國中才藝班、高中老師培訓、兼職高中社團老師、四技科專研習、
全國高中師資培訓、企業贊助研習都有。我們的教學也從單純的樂高到 Arduino、
App Inventor...等等,也陸續寫了幾本入門書當作教學用途。當然學校的課業都沒顧是
一件很不負責任的事,不過這在我大三進系上405實驗室後開始有了轉變。在林達德教授以
及博班學長的帶領下,我開始找到學術上的興趣,也慢慢拾回課業的本分,從穿戴式步態
感測系統到外骨骼機器人,我開始發現另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在大三寒假我在網路上看到了Hugh Herr的演講,是另一個重大的改變,這讓我下定決心
要出國念書,也決定要加入他的實驗室。我因此延畢一年,多做了一些研究,發表論文、
參加研討會,並去台大物理治療系修了很多課,像是生物力學、肌肉運動學、動作分析理
論、高等生物力學等等,修到有教授以為我是他們系上雙主修的學生,並也因此認識了很
多很棒的教授,得到了更多合作的機會。這讓我得到更多的自信,也累積了很好的作品集
雖然因為平均成績實在太爛連推甄生機所也上不了,我還是決定申請出國看看
當然對國外學校來講,成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考量。我申請了CMU RI、Michigan ME、
MIT Media Lab,最後有幸錄取了CMU 機器人研究所。我的學位(MS in Robotic Systems
Development)是一個就業導向的學位,所以他們在選學生的時候非常重視實務經驗,對成
績相對要求沒有那麼嚴格,不會因為成績不好直接把人剔除(而且我的成績有呈現進步的
曲線)。
我們的program 資源很豐富,每個人都要做一個一年的小組專題。剛到CMU 時我本來想說
說不定可以換換方向,不一定要執著在義肢輔具或是人形機器人。沒想到題目清單中第一
個就是仿生膝蓋腳踝義肢,指導教授則是Hugh Herr 實驗室以前的postdoc 大帥哥
Hartmut Geyer,當下二話不說就選了。同時也非常幸運有三位非常好的隊友,在我們四
人合作無間下,最後順利完成了一個functional prototype。那年暑假也得到Hugh Herr
公司BionX Medical Technologies 的實習機會,我實習最大的目標,就是要跟老師碰上
一面並表明我想要跟他做研究。
然而,事情沒有我想像的那麼容易。因為Hugh 是MIT 教授,平常都在演講跟做研究,只
有一個月會來公司開一次董事會,而且每次來都是非常忙碌。我在公司三個月第一個月只
有辦法看到他匆匆的背影,第二個月在我跟主管的要求下短暫碰了一下面握了個手,然後
他就在眾人擁簇下去測試公司新的義肢原型。第三個月,正值盛夏,公司辦了一個夏季沙
灘派對,我在派對上跟VP 說了我想跟老師做研究,VP 表示你就趁他來時直接把他抓住就
對了。於是在我離開前的最後幾個禮拜,第三次董事會,我趁他出來的跟VP 講話的時候
走到他們旁邊傻笑了三分鐘,好不容易他們講到一個段落,VP才幫我正式介紹給老師,並
讓我在會議結束後跟他在會議室面談...
「所以...你想來我實驗室?」
其實那時候我腦袋有點空白,筆電也沒帶,也沒印履歷,不過在過去三個月我幾乎每天都
在想見面要講甚麼,公司所有我找得到的技術文件跟影片我也幾乎都看過了,還趁公司清
垃圾的時候在主管同意下撿了超級多零件自己組了一隻Hugh Herr 的腳。所以還是有辦法
講一些東西,他還跟我討論了一些我能做的計畫。事後主管說老師對我印像很好,覺得我
是個聰明的小朋友(smart kid),讓我心中充滿粉紅泡泡,後來在申請的過程中Hugh 有幫
我一下,且公司主管也幫我寫了超強的推薦信,讓我覺得自己一定穩上,因此馬上規劃畢
業後就直接先搬來波士頓工作,還跟公司說我只要做三個月,學校申請也只有申請MIT...
結果最後沒上。
收到拒絕信的時候我正在LA 往波士頓的飛機上,剛要起飛,整個難以動彈。立刻刷卡買
網路問老師問助理問學長問系辦。下飛機的時候下著雪,我因為從LA 來懶得穿厚外套整
個超冷,行李箱手把還斷掉...我一個人拖著超重行李在雪夜中行走,整個心灰意
冷。幾天後系辦回覆我,因為Hugh 今年特休(教授七年休一年),系上其實沒有分配名額
給他,所以他沒有收學生的名額(除非學生自己有full funding)。好在我工作的NuVu
Studio 願意收留我,讓我待久一點,所以我就決定再重新申請一次。
我工作的地方很有趣,在MIT 旁邊,是一個創新教育學校,這裡有設計師、藝術家、科學
家、建築師、音樂家。大部分都是MIT 的校友,有Media Lab 博士、協助撰寫NASA 火星
好奇號導航程式的科學家(我老闆)、葛萊美獎音樂人等等,我們團隊只有十來人,但是非
常多元,有敘利亞人、希臘人、台灣人、土耳其人、台裔、印度裔美國人等。我們教
國高中生設計以及創意思考,相對於技術,他們更重視學生如何思考,如何面對一個沒有
答案的問題,並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思考各種不同的可能性。我們有一半的學生是來自跟
我們合作的高中,一半則是獨立的學生,學生來這邊就是full time,並不是課後教育。
在這邊與各種藝術家以及設計師合作才讓我了解我過去的思考模式是多麼的僵化與貧乏。
一開始下班後我幾乎每天都跑去Media Lab,希望可以再找老師提醒他一下我是誰,不過
每次都撲空。最後在實驗室學長的通風報信(?)下,總算是趁老師meeting 時見到
他並小聊了一下。
放榜前幾個禮拜真的是非常緊張煎熬,因為老師實在是太忙了,很難聯絡到他,又在網路
上看到說有人跟他正式面試,讓我每天都睡不著,寫email 給他也都沒有回應。心中各種
揣測咬手帕捶心肝,好在最後結果是好的,應該就是他知道我是誰看過我的資料所以覺得
不用面試了(他最後收了三個學生)。
從決定要進他實驗室到現在已經過了五年了,申請上學校其實真的不是甚麼重大的成就,
真正的挑戰之後才要開始。這個過程我在起點跟中間都自摔了好幾次,所以才特別曲折,
不過也讓我學到很多不同的東西。現在回想起來一路上的失敗似乎也都沒甚麼了。
要感謝的人真的很多,我會慢慢私下感謝。當然最感謝的還是爸媽。沒有他們的各種支持
,我不會有任何機會。
認真生活, and be nice to others. 不管在哪裡都會左右逢源。
....然後不管做甚麼事都要記得 一定要有備案
===========================================================================
以下是 Hugh Herr 在 TED 的兩場演講 真的很值得一看!
TEDMED 2010: https://youtu.be/8AoRmlAZVTs
看過我的資料後有甚麼想要討論的可以來信: [email protecte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6.30.118.21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abroad/M.1489897379.A.AAA.html
... <看更多>
相關內容